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辽宁师范大学海洋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十四五”转型发展的冲刺之年。新学期以来,研究院以新生入学教育、“十四五”工作总结暨“十五五”规划论证、新入职教师学术汇报等系列学术活动为核心载体,紧扣“十四五”主攻方向,全力推动重点科研与建设任务落地见效。



一、创新迎新工作模式,注入海洋学术基因,强化初心教育
一是,学科招生突破。研究院牵头建设的“海洋可持续发展”交叉学科博士点,顺利完成第一阶段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首批9名硕士研究生正式加入研究院科研团队。此次招生不仅填补了该交叉学科在硕士培养阶段的空白,更为后续博士研究生招生体系的完善与优质生源储备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学术文化浸润。新生入学第一课首次依托新落成的研究院院史陈列室开展。通过系统梳理研究院40年学术发展脉络、展示老一辈学者的科研攻关历程与学术成果,引导新生深度理解学科发展逻辑,精准融入“海洋可持续发展”学术基因,进一步强化其学术归属感、荣誉感与科研使命感。

二、聚焦问题导向,保障重点任务落实落地
为确保“十四五”重点任务落实落地,研究院第一时间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与学术委员会会议,传达学校工作部署。
一是,强化整改与监督。把上半年校党委巡查发现的问题作为抓手,确立“以巡促建、以察提质”工作思路。一方面严格落实课堂教学质量监督检查制度,保障学术人才培养规范;另一方面聚焦青年教师成长,系统开展业务培训,助力新入职教师快速融入科研团队、衔接学术工作。
二是,按照学校部署,围绕基地评估,扎扎实实开展“十四五”总结与“十五五”规划。为了保障“十四五”重点任务落实落地,在孙才志书记带领下,研究院领导班子同心协力,把目标层层分解,扎实做好重大学术活动组织、国别研究院孵化、蓝皮书发布、海洋大数据重点实验室一期工程验收等重点任务准备工作。9月19日,院长郭建科教授代表研究院汇报“十四五”以来的主要工作进展,特别是对标“十三五”时期和兄弟单位成果,剖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为“十四五”工作总结提供了详实依据。学术委员会成员畅所欲言,一起研讨未来五年需要突破的重点和难点,不断凝聚团队共识,为做好“十五五”规划群策群力,贡献智慧。

三、夯实学术梯队,青年教师学术交流与业务培训同步开展
为强化科研人才梯队建设,提升青年教师学术素养与科研能力,研究院以“学术交流+专项培训”双轨模式,搭建新老教师学术传承与科研协作平台,推动青年教师快速融入学科发展体系。学术委员会成员与青年教师参会。
会上,本年度成功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的青年教师杨羽頔率先分享申报经验。他结合自身经历,从选题与国家战略的契合度、前期成果与项目内容的关联性、研究框架的逻辑完整性等方面细致拆解,为其他教师提供实操参考。随后,青年教师赵文桢、姜玉峰、李禹陶、崔敏结合前期科研成果,围绕研究方向深化、跨学科合作路径、未来科研方向进行汇报。



汇报结束后,学术委员会委员等结合学科需求与学术经验逐一点评。他们充分肯定青年教师的科研潜力与清晰规划,同时从“研究方向对接国家战略”“科研方法创新”“团队协作构建”“教学科研协同”等方面提出指导意见,鼓励青年教师立足学科优势,尽快成长为学术新生力量。本次交流活动搭建起新老教师学术交流与经验传承的桥梁。
四、积极组织学术沙龙,全方位提升青年教师项目申报竞争力
为精准对接国家科研战略需求,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破解青年教师在国家项目申报中的痛点难点,提升国家项目申报竞争力,研究院依托“周五学术沙龙”常态化平台,围绕新一轮国家级科研项目申报周期,构建“选题论证—经验分享—靶向指导”三位一体的赋能体系,全方位提升青年教师项目申报竞争力。沙龙以“国家项目选题与国家战略适配性”为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