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详情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团队 >> 专职教师 >> 人员详情 >> 正文

韩增林

2022-10-11  点击:[]

 

个人简介

韩增林,男,汉,1956年生,山东商河人,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

  辽宁省特聘教授和辽宁省优秀专家,担任中国地理学会常务理事,辽宁省地理学会名誉理事长。辽宁师范大学原校长,校学术委员会原主任;曾担任辽宁省重点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带头人、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理事长、辽宁省委、省政府和大连市委、市政府咨询委员。主要从事人文-经济地理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长期从事交通运输地理和区域海洋经济地理的研究。在国内率先研究了集装箱港口发展与布局、高速公路经济带形成演化机理。在集装箱港口空间布局、物流空间规划、主体功能区划、海域承载力、海洋循环经济等领域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发表了大量学术成果,在学术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推动了中国交通物流地理学和海洋经济地理学的发展。

  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3项,完成科技部、交通部、发改委、国家土地局、辽宁省科技厅、辽宁省教育厅、大连市科技局等横向课题60余项。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主持辽宁省、大连市横向课题多项。先后在《地理学报》、《中国软科学》、《地理研究》、《地理科学》、《经济地理》、《人文地理》等刊物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集装箱港口发展与布局》、《世界海洋经济地理》等学术著作11部。曾获国家土地局科技进步二等奖、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首届政府奖)、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辽宁省科技进步奖、大连市科技进步奖等奖项20余项。1995年被评为辽宁省先进科技工作者,2007年被评为大连市优秀专家,2010年被评为辽宁省优秀专家。

 

研究领域

1.海洋经济地理

2.交通运输与港口经济地理

3.区域开发与规划

 

教学课程

1.本科生课程

中国经济地理、工业地理、地理学思想史

2.硕士研究生课程

港口与城市、区域分析与规划

3.博士研究生课程

人文地理研究进展、区域分析与规划

 

学术成果

主要学术专著

1. 韩增林,安晓鹏.集装箱港口发展与布局研究. 北京:海洋出版社,2006.

2. 韩增林,王泽宇.海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与布局研究——以辽宁省为例. 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 韩增林主编.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文集. 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

4. 韩增林,栾维新主编.区域海洋经济地理理论与实践. 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 韩增林,王利.奔腾到海大辽河——辽河与辽河流域. 沈阳:辽海出版社.2000.

6. 王利,韩增林.不同尺度空间发展区划的理论与实证.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7. 安筱鹏,韩增林.城市区域协调发展的制度变迁与组织创新.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8. 王淑琴,韩增林编著.大连工业地理.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

9. 郭建科,韩增林.中国海港空间效应.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3

主持科研项目

1.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专题六:省级主体功能区技术规范与关键技术应用示 范2008BAH31B06);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港口区域化与产业临港集聚的关联机制研究——以环渤海为例(41571122),2016-2019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海港空间效应的识别、作用机理及其区域时空耦合规律研究(41071094),2011-2013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海域承载力的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以辽宁沿海为例(40671052),2007-2009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东北区物流系统与现代物流业发展及布局研究(40271030),20032005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装箱枢纽港形成演化机理与空间运输网络优化研究(49971025),1999-2002

7. 国家社科基金:我国沿海地区海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与布局研究-以辽宁沿海为例(08BJL053),2008-2009

8. 国家社科基金:现代物流业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拉动效应、作用机制与空间布局研究(04BJY067),2004-2006

9. 国家社科基金:海洋对我国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贡献度、作用机制、与相关对策研究(02BJY052),20012002

1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高速公路经济带形成演化机制与布局规划方法研究.1999-2000

1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基于海陆一体化的我国沿海地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地域经济系统的内涵和构建路径研究(06JJD7900412007-2009

12.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利用海洋缓解我国陆域矛盾的潜力、与对策研究(02JAZD90014),2002-2004

13.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向研究基金:跨渤海海峡运输通道系统优化及其区域效应研究(20060165001),2007-2009

14. 国家发改委国土整治项目:基于“五点一线”的辽宁沿海经济带与东北腹地互动研究(2008-35-14),2008-2009

15.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研究项目:辽宁沿海经济带人海关系地域系统脆弱性与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10JJD790014),2010-2013

16.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研究项目:中国海洋产业安全的时空分异、驱动机理与优化路径研究(14JJD790038),2015-2017

代表性研究论文

[1] 韩增林,胡伟,李彬,等.中国海洋产业研究进展与展望[J].经济地理,2016,36(1):89-96.

[2] 狄乾斌,韩帅帅,韩增林.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经济承载力的空间格局[J].地理研究,201635(2)337-352

[3] 王泽宇,崔正丹,韩增林,等.中国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成熟度时空格局演变[J].经济地理,201636(3)99-108

[4] 韩增林,李彬,张坤领,等.基于CiteSpace中国海洋经济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J].地理科学,201636(5)643-652

[5] 董晓菲,韩增林.东北沿海港口群腹地空间格局及驱动机理[J].经济地理,201636(5)33-39

[6] 韩增林,彭飞,张耀光,等.海洋地缘政治研究进展与中国海洋地缘环境研究探索[J].地理科学,201535(2)129-136

[7] 赵东霞,韩增林,王利,等.环渤海地区产业地域分工的基本格局[J].经济地理,201535(6)8-16

[8] 高源,韩增林,杨俊,等.中国海洋产业空间集聚及其协调发展研究[J].地理科学,201535(8)946-951

[9] 王泽宇,张震,韩增林,等.中国15个副省级城市经济转型成效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J].地理科学,201535(11)1388-1396

[10] 韩增林,李彬,张坤领.中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及其空间格局分析[J].地理研究,201534(11)2035-2048

[11] 彭飞,韩增林,杨俊,等.基于BP神经网络的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时空分异研究[J].资源科学,201537(12)2441-2450

[12] 王泽宇,崔正丹,孙才志,等.中国海洋经济转型成效时空格局演变研究[J].地理研究,201534(12)2295-2308

[13] 杜鹏,韩增林,王利,等.东北地区县区经济增长空间格局演化[J].地理研究,201534(12)2309-2319

[14] 韩增林,郭建科.中国海港空间效应的识别与测度[J].地理学报,201469(2)243-254

[15] 夏雪,韩增林,赵林,等.省际边缘区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格局与形成机理——以鄂豫皖赣为例[J].经济地理,201434(5)21-27

[16] 韩增林,杜鹏,王利,等.区域公共服务设施优化配置方法研究——以大连市甘井子区兴华街道小学配置为例[J].地理科学,201434(7)803-809

[17] 韩增林,夏雪,林晓,等.基于集对分析的中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条件评价[J].地理科学进展,201433(9)1167-1176

[18] 徐慧超,韩增林,赵林,等.中原经济区城市经济联系时空变化分析——基于城市流强度的视角[J].经济地理,201333(6)53-58

[19] 林晓,韩增林,赵林,等.我国省域金融联系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化[J].经济地理,201333(9)87-92

[20] 郭建科,韩景,韩增林,等.现代海港演化对城市发展的地域空间效应——以大连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1332(11)1639-1649

[21] 郭建科,韩增林.中国海港城市“港-城空间系统”演化理论与实证[J].地理科学,201333(11)1285-1292

[22] 宋宇宁,韩增林.东北老工业地区城镇化质量与规模关系的空间格局——以辽宁省为例[J].经济地理,201333(11)40-45

[23] 李博,韩增林.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大连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研究[J].地理科学,201232(2)169-175

[24] 赵林,韩增林,马慧强.中原经济区城市内在经济联系分析[J].经济地理,201232(3)57-62

[25] 郭建科,韩增林,王利.我国中心城市货运外向服务功能空间体系[J].地理研究,201231(10)1849-1860

[26] 李博,韩增林,孙才志,等.环渤海地区人海资源环境系统脆弱性的时空分析[J].资源科学,201234(11)2214-2221

[27] 马慧强,韩增林,江海旭.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空间差异格局与质量特征分析[J].经济地理,201131(2)212-217

[28] 韩增林,狄乾斌,单良.面向“十二五”时期的海洋经济地理研究[J].经济地理,201131(4)536-540

[29] 韩增林,郭建科,杨大海.辽宁沿海经济带与东北腹地城市流空间联系及互动策略[J].经济地理,201131(5)741-747

[30] 韩增林,狄乾斌.中国海洋与海岛发展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1130(12)1534-1537

[31] 张耀光,韩增林,刘锴,等.海岸带利用结构与海岸带海洋经济区域差异——以辽宁省为例[J].地理研究,201029(1)24-34

[32] 李博,佟连军,韩增林.东北地区煤炭城市脆弱性与可持续发展模式[J].地理研究,201029(2)361-372

[33] 张耀光,韩增林,刘锴,等.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以辽宁省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1026(5)785-794

[34] 韩增林,张云伟.东北地区经济综合发展能力时空差异分析[J].经济地理,201030(5)716-722

[35] 韩增林,徐丹,郭建科.东北三省装备制造业区域专业化水平分析[J].地理学报,201065(8)899-906

[36] 李博,韩增林.沿海城市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脆弱性研究——以大连市为例[J].经济地理,201030(10)1722-1728

[37] 董晓菲,王荣成,韩增林.港口—腹地系统空间结构演化分析——以大连港—辽宁经济腹地系统为例[J].经济地理,201030(11)1761-1766

[38] 郭建科,韩增林.港口与城市空间联系研究回顾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1029(12)1490-1498

[39] 董晓菲,韩增林,王荣成.东北地区沿海经济带与腹地海陆产业联动发展[J].经济地理,200929(1)31-35

[40] 狄乾斌,韩增林,孙迎.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及其在辽宁省的应用[J].资源科学,200931(2)288-294

[41] 韩增林,王泽宇.辽宁沿海地区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J].地理科学,200929(2)147-153

[42] 张耀光,韩增林,刘锴,等.海岛海域生物资源利用与海洋农牧化生产布局新发展的研究——以长山群岛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0924(6)945-955

[43] 狄乾斌,韩增林.辽宁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演进特征及其系统耦合模式[J].经济地理,200929(5)799-805

[44] 韩增林,刘天宝.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城市化质量特征及空间差异[J].地理研究,200928(6)1508-1515

[45] 张耀光,韩增林,刘锴,等.辽宁省主导海洋产业的确定[J].资源科学,200931(12)2192-2200

[46] 王利,韩增林.基于GIS技术的大连市域发展方向适宜性评价[J].地理科学进展,200827(6)76-81

[47] 王利,韩增林,李博.基于VM-MapInfo的区域开发强度测算研究——以大连市为例[J].地理科学,200828(6)736-741

[48] 张华,武晶,孙才志,等.辽宁省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测评[J].资源科学,200830(2)267-273

[49] 韩增林,许旭.中国海洋经济地域差异及演化过程分析[J].地理研究,200827(3)613-622

[50] 李富佳,韩增林,王利.主体功能区划下过渡期辽宁省限制开发区发展模式[J].地理科学进展,200827(5)103-111

[51] 王利,韩增林,王泽宇.基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三规”协调设想[J].经济地理,200828(5)845-848

[52] 韩增林,刘桂春.人海关系地域系统探讨[J].地理科学,200727(6)761-767

[53] 张建松,韩增林,董晓菲.省级地域公路货运的空间联系探讨——以辽宁省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0625(4)96-107

[54] 韩增林,刘伟,王利.“点—轴系统”理论在中小尺度区域交通经济带规划中的应用——以大连旅顺北路产业规划为例[J].经济地理,200525(5)662-666

[55] 王利,韩增林,陈艳,等.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专题设计研究--以大连市为例[J].经济地理,200525(6)884-886

[56] 韩增林,张耀光,栾维新,等.海洋经济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学报,200459(s1)183-190

[57] 韩增林,王茂军,张学霞.中国海洋产业发展的地区差距变动及空间集聚分析[J].地理研究,200322(3)289-296

[58] 王利,韩增林,李亚军.现代区域物流规划的理论框架研究[J].经济地理,200323(5)601-605

[59] 韩增林,李亚军,王利.城市物流园区及配送中心布局规划研究--以大连市物流园区建设规划为例[J].地理科学,200323(5)535-541

[60] 韩增林,王成金,尤飞.我国物流业发展与布局的特点及对策探讨[J].地理科学进展,200221(1)81-89

[61] 韩增林,安筱鹏,王利,等.中国国际集装箱运输网络的布局与优化[J].地理学报,200257(4)479-488

[62] 韩增林,安筱鹏.东北集装箱运输网络的建设与优化探讨[J].地理科学,200121(4)308-314

[63] 韩增林,尤飞.高速公路经济带形成演化机制与布局规划方法探讨[J].地理研究,200120(4)471-478

[64] 安筱鹏,韩增林.东北集装箱运输内陆中转站的发展设想[J].经济地理,200121(4)442-446

[65] 韩增林,杨荫凯,张文尝,等.交通经济带的基础理论及其生命周期模式研究[J].地理科学,200020(4)295-300

[66] 张耀光,韩增林,安筱鹏.中国与海洋邻国间海域划界问题的研究[J].地理科学,200020(6)494-502

[67] 杨荫凯,韩增林.辽宁省沿海港址资源综合评价及其地域组合研究[J].地理研究,200019(1)65-72

[68] 安筱鹏,韩增林,杨荫凯.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的形成演化机理与发展模式研究[J].地理研究,200019(4)383-390

[69] 张耀光,韩增林.辽宁港口地域组合形成,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199919(5)95-100

[70] 韩增林.试论我国海水资源开发利用──以大连市为例[J].经济地理,199616(2)77-80

[71] 韩增林.试论环渤海地区港口运输体系的建设与布局[J].经济地理,199515(1)79-84

所获荣誉

1.辽宁省优秀专家

2.大连市优秀专家

3.我国沿海地区海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与布局研究--以辽宁省为例,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013

4. 大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研究,国家土地局科技进步二等奖,1993

5.大连口岸集装箱运输环境与腹地集疏运系统优化研究,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3

6.省属高校创建国内一流特色学科的途径与对策,辽宁省“十五”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6

7.海洋对我国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贡献度、作用机制与相关对策研究,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2006

8. 建设大连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保障程度研究,大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7

9. 现代物流业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拉动效应、作用机制与空间布局研究,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2008

10.人海关系地域系统探讨,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二等奖,2008

11.基于“五点一线”的辽宁沿海经济带与东北腹地互动研究,大连市社会科学进步三等奖,2011

12.基于创新驱动的大连全域城市化发展路径与对策研究,大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11

13.我国沿海地区海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与布局研究-以辽宁省为例,辽宁省12届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2012

 

上一条:王泽宇 下一条:张耀光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