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详情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团队 >> 专职教师 >> 人员详情 >> 正文

李雪铭

2022-10-11  点击:[]

个人简介

李雪铭,男,汉,1964年生,江苏常熟人,博士生导师。

辽宁师范大学校党委书记,博士,辽宁省特聘教授,辽宁师范大学特级特聘教授,辽宁省重点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带头人,国内地理学人居环境研究的核心人物之一,兼任中国地理学会理事,中国地理学会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辽宁省地理学会理事长,大连市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辽宁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自然地理与空间信息科学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主要从事自然环境变化、城市地表过程与人居环境教学与研究工作。对环渤海地区滨海地带黄土沉积特征、分布规律、成因等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最早提出“滨海黄土”概念。首次发现了Heinich事件在辽南滨海黄土粒度罗辛分布拟合值上的五次高值记录,该项目的深度研究在2001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在地理学界最早开展了城市人居环境研究,在国内首次建立了“人本主义”人居环境评估指标体系,并以我国第一个“全球环境500佳”城市―大连市为例进行比较详尽的实证研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在学术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先后主持完成“城市人居拟态环境研究--以大连市为例”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5项、大连市科技计划项目2项。先后在《地理学报》、《地理研究》、《沉积学报》、《地理科学》、《城市发展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大连城市人居环境研究》、《地理学视角的人居环境》、《人居环境的地理学研究——从实证主义到人本主义》等学术专著3部。曾获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一等奖、辽宁省教学成果三等奖、大连市第十五届社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大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大连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奖专著类二等奖等奖项。先后获得辽宁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辽宁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选、大连市优秀专家,大连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研究领域

1.城市地表过程与人居环境

2.区域环境变化

3.城市地理学


讲授课程

本科生课程:城市地理学

硕士研究生课程:城市人居环境专题、城市生态学、地理数学基础

博士研究生课程:城市人居环境专题、现代自然地理过程


学术专著

1.李雪铭.大连城市人居环境研究.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2.李雪铭,杨俊,李静等.地理学视角的人居环境.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3.李雪铭,李欢欢,李建宏等.人居环境的地理学研究:从实证主义到人本主义,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主要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社交网络地理标记图片的城市人居环境拟态空间分异与行为研究——以大连市为例(41671158),2017-2020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城市人居拟态环境研究--以大连市为例(41170037),2012-2015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城市人居环境意象研究——以大连市为例(40781087),2009-2011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城市人工地貌对城市化的响应研究(40471011 2005-2007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沉积物粒度环境信息高分辨率研究——以胶辽半岛黄土为例(40171009),2001-2003

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城乡人居环境的协调改善——城乡循环迁居模式(08ja790060),2009

7.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基于动态网各系统的城市人工地貌的定量研究——以大连市为例(20070165001),2008.01-2010.12

8.辽宁省教育厅创新团队项目:海洋文化影响下滨海城市人居环境景观特质研究——以大连市为例(2009T059),2009.1-2010.12

9.辽宁省教育厅科学技术项目: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边缘社区人居环境优化调控研究(20060465),2007

10.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城市化进程中人居环境评价与监控研究(202123194),2002

11.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晚更新世以来辽南地区黄土沉积物粒度环境变化信息高分辨率研究(20042100),2000

12.辽宁省教委(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大连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研究(990320463,1999

13.大连市科技计划项目:大连城市化进程与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2002C1ZC185),20022003

14.大连市科技计划项目:大连市人居环境评价研究(大科计发[2000]120号,大财指工[2000]436号),2000


代表性论文 

[1]Li X, Li S, Gao J, et al. Human Settlement Quality Evaluation Based on Air Quality in Major Cities of China[J]. 2018.

[2]Gao J, Xueming L I, Chen D, et al. Study on the Equity of GIS-based Urban Green Space in Shahekou District of Dalia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stainable Human Living Environment[J]. Bulletin of Surveying & Mapping, 2017.

[3]Tian S, Li X, Li H, et al. Initial Evaluation of Provincial-Level Environmental Risk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 Settlements[J]. Sustainability, 2016, 8(12):1259.

[4]Bao T, Li X, Zhang J, et al. Assessing the Distribution of Urban Green Spaces and its Anisotropic Cooling Distance on Urban Heat Island Pattern in Baotou, China[J]. ISP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Information, 2016, 5(2):12.

[5]Zhang Y, Li X, Wang A, et al. Density and diversity of OpenStreetMap road networks in China[J]. Journal of Urban Management, 2015, 4(2):135-146.

[6]Tian S, Li X, Yang J, et al.Initial Study on Triaxiality of Human Settlements—In the Case

of 10 Districts (Counties) of Dalian[J].Sustainability, 2014, 6,7276-7291.

[7]Zhang Y, Li X, Zhang J, et al. A Study on Coastline Extraction and Its Trend Based on Remote Sensing Image Data Mining[J]. Abstract and Applied Analysis,2013,(2013-4-15), 2013, 2013(2):1781-1801.

[8]李雪铭,张大昊,田深圳,等.城市住宅小区容积率时空分异研究——以大连市内四区为例[J].地理科学,201838(04)531-538.

[9]李雪铭,田深圳.中国人居环境的地理尺度研究[J].地理科学,201535(12)1495-1501.

[10]李雪铭,朱健亮,王勇.居住小区容积率空间差异——以大连市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1534(06)687-695.

[11]李雪铭,张英佳,高家骥.城市人居环境类型及空间格局研究——以大连市沙河口区为例[J].地理科学,2014 34(09)1033-1040.

[12]李雪铭,田深圳,杨俊,等.城市人居环境的失配度——以辽宁省14个市为例[J].地理研究,201433(04)87-697.

[13]李雪铭,张建丽,杨俊,等.社区人居环境吸引力研究——以大连市为例[J].地理研究,201231(07)1199-1208.

[14]李雪铭,晋培育.中国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特征与时空差异分析[J].地理科学,201232(05)521-529.

[15]李雪铭,李建宏.自然地理学的文化转向[J].地理科学进展,201029(06)740-746.

[16]李雪铭,李明.基于体现人自我实现需要的中国主要城市人居环境评价分析[J].地理科学,200828(06)742-747.

[17]李雪铭,杜晶玉.城市剖面分析的方法和实证[J].地理研究,2008(05)973-981.

[18]李雪铭,刘秀洋,冀保程.大连城市社区宜居性分异特征[J].地理科学进展,2008(04)75-81.

[19]李雪铭,杜晶玉.基于居民通勤行为的私家车对居住空间影响研究——以大连市为例[J].地理研究,2007(05)1033-1042.

[20]李雪铭,刘巍巍.城市居住小区环境归属感评价——以大连市为例[J].地理研究,2006(05)785-791.

[21]李雪铭,李建宏.大连城市空间意象分析[J].地理学报,2006(08)809-817.

[22]李雪铭,张春花,周连义,等.城市人工地貌过程对城市化的响应——以大连市为例[J].地理研究,2005(05)785-793.

[23]李雪铭,李婉娜.1990年代以来大连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定量分析[J].经济地理,2005(03)383-386+390.

[24]李雪铭,李双建,徐丛春.基于Surfer7.0的城市居住小区区位条件评价研究[J].经济地理,2004(05)638-642.

[25]李雪铭,刘敬华.我国主要城市人居环境适宜居住的气候因子综合评价[J].经济地理,2003(05)656-660.

[26]李雪铭,周连义,王建,等.城市人工地貌演变过程及机制的研究——以大连市为例[J].地理研究,2003(01)13-20.

[27]李雪铭.辽南滨海黄土粒度环境信息高分辨率研究[J].地理研究,2002(02)201-209.

[28]杨俊,关莹莹,李雪铭,等.城市边缘区生态脆弱性时空演变——以大连市甘井子区为例[J].生态学报,201838(03)778-787.

[29]李航,李雪铭,田深圳,等.城市人居环境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其机制研究——以辽宁省为例[J].地理研究,201736(07)1323-1338.

[30]高家骥,李雪铭,张峰,等.南四湖湖泊湿地生态环境预警研究[J].地理科学,201636(08)1219-1226.

[31]张云,张建丽,李雪铭,等.1990年以来中国大陆海岸线稳定性研究[J].地理科学,201535(10)1288-1293.

[32]张英佳,李雪铭,夏春光.中国地级市房地产开发与人居环境耦合发展空间格局[J].地理科学进展,201433(02)232-240.

[33]杨俊,李雪铭,李永化,等.基于DPSIRM模型的社区人居环境安全空间分异——以大连市为例[J].地理研究,201231(01)135-143.

[34]晋培育,李雪铭,冯凯.辽宁城市人居环境竞争力的时空演变与综合评价[J].经济地理,201131(10)1638-1644.

[35]张力,李雪铭,张建丽.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居住区位及居住空间分异[J].地理科学进展,201029(12)1548-1554.

[36]许妍,李雪铭,高俊峰,等.10年来大连城市居住小区时空变动与演化模式[J].地理科学,200929(06)825-832.

[37]杨俊,李雪铭,张云,等.基于因果网络模型的城市生态安全空间分异——以大连市为例[J].生态学报,2008(06)2774-2783.

[38]姜斌,李雪铭.快速城市化下城市文化空间分异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07(05)111-117.

[39]李明,李雪铭.基于遗传算法改进的BP神经网络在我国主要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经济地理,2007(01)99-103.

[40]常静,李雪铭.修正后的城市系统异速生长方程实证研究——以大连市为例[J].地理科学,2004(04)406-412.

[41]李雪铭,丛雪萍,同丽嘎,等.城市边界的划分方法及其应用[J].城市问题,2017(02)46-51.

[42]李雪铭,赵朋飞,李松波,李航,高家骥.基于人居环境视角的城市居住用地集约利用效率研究——以大连市中山区为例[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7,32(06):107-112.

[43]李雪铭,田深圳,张峰,等.特殊功能区尺度的人居环境评价——以大连市10所高校为例[J].城市问题,2014(02)24-30.

[44]李雪铭,夏春光,张英佳.10年来我国地理学视角的人居环境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421(02)6-13.

[45]李雪铭,王凯,杨俊.基于宜居视角的居住城市化水平测度——以大连市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228(02)114-117+194.

[46]李雪铭,倪玉娟.近十年来我国优秀宜居城市城市化与城市人居环境协调发展评价[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23(03)8-14.

[47]李雪铭,倪玉娟,宋伟.环渤海城市群人居环境差异性发展演变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0924(06)83-89.

[48]李雪铭,张婧丽.淡水资源稀缺性城市供需水量与城市化关系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07)96-100.

[49]李雪铭,张丹.城市化与我国北方城市居民用水关系的定量研究——以大连市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01)18-22.

[50]李雪铭,杨俊,周连义,等.基于GIS的城市人工地貌图制作研究[J].测绘信息与工程,2005(04)37-39.

[51]李雪铭. 城市人工地貌研究——以大连市为例[D].南京师范大学,2004.

[52]李雪铭,周连义,王建.城市人工地貌图编制的初步研究——以大连市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03)50-56.

[53]李雪铭,张春花,张馨,等.城市化与城市人居环境关系的定量研究——以大连市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01)93-98.

[54]李雪铭,葛庆龙,周连义,等.近二十年全球气温变化的居民用电量响应——以大连市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3(05)54-58.

[55]李雪铭,常静,刘敬华,等.城市绿地系统对经济发展提升作用的机制——与大连市实证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2(03)17-23.

[56]李雪铭.北黄海淤泥质海岸地貌发育过程及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模式[J].黄渤海海洋,2001(02)77-82.

[57]李雪铭.辽宁南部沿海山区暴雨型泥石流沉积物粒度分布模式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00(03)20-22.

[58]李雪铭,姜斌,杨波.人居环境:地理学研究面临的一个新课题[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0(02)75-78.

[59]李雪铭.辽南大莲花泡全新世地层中某些元素分布规律及古环境意义[J].海洋科学,1998(01)55-58.

[60]李雪铭.辽南大莲泡沉积物的沉积特征及古环境变化[J].沉积学报,1997(01)81-85.

[61]李雪铭,庄云,王玉立.辽东半岛南部一滨海黄土剖面的孢粉分析及意义[J].海洋科学,1995(02)54-58.

[62]李雪铭,程岩,汪毅.未来海面上升对鸭绿江河口地区的影响[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2(02)22-25.

[63]李雪铭.辽东山区泥石流初步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1991(05)32-38.

[64]同丽嘎,李雪铭,张靖,等.包头市居民应对PM 2.5污染行为选择及意愿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832(09)103-108.

[65]同丽嘎,李雪铭,张靖,等.包头市典型城市绿地及周边PM 2.5对比分析[J].干旱区研究,201835(03)562-567.

[66]同丽嘎,李雪铭,黄哲,等.包头市人口PM 2.5暴露风险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731(11)50-54.

[67]同丽嘎,李雪铭,斯琴,等.高温热浪暴露风险评价——以内蒙古包头市为例[J].干旱区地理,201740(02)284-292.

[68]高家骥,李雪铭,陈大川,张英佳.基于GIS的大连市沙河口区城市绿地公平性研究——以可持续人居环境为视角[J].测绘通报,2017(06):40-44+52.

[69]田深圳,李雪铭,刘天宝,杨俊,吕芳.人居环境视角的中国古代都城空间模式初步研究[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7,32(05):96-103.

[70]田深圳,李雪铭,杨俊,吕芳,张靖.人居环境:检验城市化质量的重要标准[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6,31(04):84-89.

[71]张英佳,李雪铭.现代美国旧金山社会区研究——基于2006-2010年美国社区调查数据[J].现代城市研究,2015(12)54-61.

[72]李欢欢,李雪铭,解鹏,等.全域城市化背景下大连游憩系统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330(11)89-94.

[73]张云,李雪铭,张建丽,等.渤海海域重点产业围填海发展结构与模式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330(11)1-4.

[74]杜婷,李雪铭,张峰.长三角优秀旅游城市人居环境与旅游业协调性分析[J].旅游研究,20135(03)8-14.

[75]顾成林,李雪铭.基于面源模型的城市内部居住环境区位优势度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37(08)139-145+166.

[76]李富祥,李雪铭,高建华,等.基于垂向沉积的近百年来鸭绿江河口环境演变分析[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2,34(10):1-5+10.

[77]顾成林,李雪铭.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以大连市为例[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37(03)172-179+187.

[78]李静,李雪铭,刘自强.基于城市化发展体系的城市生态环境评价与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9(01)156-161.

[79]张玉萍,李雪铭.基于居民期望与感知的城市居住景观差异分析——以大连市南关岭街道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08(09)60-64.

[80]王丽,李雪铭,许妍.中国大陆秸秆露天焚烧的经济损失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02)170-175.


所获荣誉

1.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优秀地理科技工作者、全国首届教育硕士优秀教学管理工作者。

2.辽宁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选、辽宁省优秀人才、辽宁省特聘人才、辽宁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3.大连市优秀专家,大连市劳动模范。

4.李雪铭,《城市人工地貌过程对城市化的的响应——以大连为例》,辽宁省国土资源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2007

5.李雪铭,《城市人工地貌形成机制研究》,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三等奖,2004

6.李雪铭,《大连城市人居环境研究》,辽宁省第八届社会科学科研成果著作叁等奖,2002

7.李雪铭,《大连城市人居环境研究》,大连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专著类二等奖,2002

8.李雪铭,《辽南泥石流的形成机制研究》,辽宁省教委科技进步叁等奖,1998

 

上一条:李博 下一条:关 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