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详情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团队 >> 专职教师 >> 人员详情 >> 正文

郭建科

2022-10-11  点击:[]

 

个人简历

 

郭建科,1980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辽宁师范大学海洋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和“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等。兼任中国海洋学会理事,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等。担任《地域研究与开发》《海洋经济》《热带地理》编委和大连市政协智库专家。

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海洋经济与空间规划、港航交通地理与海洋地缘经济。(1)提出海港空间效应模型、“港-城空间系统”演化理论和港城式土地利用模式,构建港城关系DCI模型,系统研究港口交通与航运经济要素空间组织网络,揭示其多尺度的地域空间效应。(2)率先基于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国际海洋资源战略价值评估理论与方法;基于不同情景分析北极航线对中欧海上航运网络的潜在影响;分类刻画海上丝路沿线国航运网络对经贸联系的支撑能力。(3)分析沿海经济系统在海陆要素协同下的协同效应,聚焦陆海统筹区域比较与实现路径;将流动要素引入地理本性开展空间规划研究。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项,辽宁省社科基金1项,大连市科技计划项目3项,主持中央部委及省市地方委托专项20多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60余篇(SCI/SSCI 10篇)。担任20多个中外学术期刊审稿专家,出版学术专著2部,参编2部,资政成果多次获得重要批示和采纳应用。荣获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二等奖、大连市社科进步二等奖、大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奖励多次。


讲授课程

1.交通运输地理(本科)

2.城市经济学、港口经济学、区域物流规划理论与实践(硕士)

3.人文地理学进展、区域分析与规划(博士)

 

主要科研项目 

1.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2JJD790028,2022-2025;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871112,2019-2022;

3.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14ZDB131,2015-2019;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571126,2016-2019;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41101114,2012-2014;

6.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6BJL007,2016-2017;

7.辽宁省高校杰出青年学者成长计划项目,WJQ2015020,2015-2018;

8.辽宁教育科研管理智库项目,ZK2015033,2015-2018;

9.辽宁省社科联调研项目,2015lslzzkt -04,2015;

10.大连市科技计划软科学重大研究项目,2019J14FZ136,2019-2021;

11.大连市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项目,2016RQ050,2016-2018;

12.大连市科技计划软科学重大研究项目,2014D11ZC119,2015-2016;

 

代表性论文 

1.Shipping network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integrated with geographical locations,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D,2024.(SCI,JCR Q1)

2.The composi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strategic value of high seas resources: A theoretical model based on the human–sea relationship. Resources Policy,2023.(SSCI,JCR Q1)

3.Resilience characteristics of port nod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hipping network: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China. Ocean and Coastal Management,2023.(SCI,JCR Q1)

4.The Influence of Enterprise Investment Behavior on the Cyberspace Connection of Coastal Cities: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China. Journal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2022.(SSCI,)

5.County-level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and spatial suitability of coastal resources: A case study of Zhuanghe, China. 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2022.(SCI,)

6. Potential spatial effects of opening Arctic shipping routes on the shipping network of ports between China and Europe. Marine policy.2022.(SSCI,JCR Q1)

7. Coupling characteristics of coastal ports and urban network systems based on flow space theory: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China. Habitat International. 2022.(SSCI,JCR Q1)

8. Accessibility measurement of China’s coastal ports from a land-sea coordination perspective - An empirical study. 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2022.(SCI,JCR Q1)

9. Dynamic measurements and mechanisms of coastal port–city relationships based on the DCI model: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China. Cities.2020.(SSCI, JCR Q1)

10. Analysis of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fficiency and regional differences of the land–sea coordination in China's coastal areas. Ocean & Coastal Management. 2019.(SCI)

11. Spatial Impact of High-speed Railway on the Urban Scale:An Empirical Analysis from Northeast China.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020.(SCI)

12. Spatial Structural Pattern and Vulnerability of China-Japan-Korea Shipping Network.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017.(SCI)

13. 中国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航运网络及经贸联系的耦合特征.地理学报,2022.

14. 1985年来环渤海地区港口体系位序—规模分布及作用机制.地理学报. 2017. (CSCD/CSSCI)

15. 海洋地缘经济研究进展与展望.自然资源学报. 2024.(CSCD/CSSCI)

16. 公海渔业资源对中国的潜在战略价值评估——基于太平洋典型渔区的比较分析.自然资源学报. 2023.

17. 海洋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国际海洋资源战略价值评估理论与方法自然资源学报, 2022.

18. 基于Global-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的沿海地带陆海统筹发展水平测度及区域差异分析.自然资源学报,2017.(CSCD/CSSCI)

19. 基于航运网络的港口海向可达性识别与测度.地理研究.2024.(CSCD/CSSCI)

20. 1985年以来中国大陆沿海集装箱港口体系位序-规模分布及其网络联系. 地理研究.2019.

21. 环渤海地区港口与城市关系的动态测度及驱动模式研究.地理研究.2015.

22. 基于地理本性的滨海城市旅游系统适应性分析.资源科学.2022.

23. 中非集装箱航运网络演化及其对经贸联系的支撑能力.资源科学.2020. (CSCD/CSSCI)

24. 高速铁路对东北城市网络结构的空间影响.地理科学.2020.

25. 环渤海地区临港石化产业集聚水平测度.地理科学.2017.

26. 哈大高铁对东北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的空间影响.地理科学.2016.

27. 中国海港城市“港-城空间系统”演化理论与实证.地理科学.2013.

28.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欧港口航运网络的演化特征.地理科学进展. 2020.

29. 哈大高铁对东北城市旅游供需市场的空间效应研究——基于景点可达性的分析.地理科学进展.2016. (CSCD/CSSCI)

30. 中国沿海集装箱港口航运网络空间联系及区域差异.地理科学进展.2018.

31. 现代海港演化对城市发展的地域空间效应(以大连为例).地理科学进展.2013.

32. 基于流动要素的沿海港-城网络体系空间重构.经济地理.2021.(CSSCI)

3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海洋经济地理研究进展与展望.经济地理.2021.

34. 基于交通可达性的半岛型省区中心—门户体系比较分析.经济地理.2020.

35. 基于内外联系的双核型区域交通可达性研究(以辽宁省为例).经济地理.2015.

36. 中国海洋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海洋通报.2020.(CSCD)

37. 高铁流与信息流在推动环渤海地区城市跨界网络演化中的区别与联系.人文地理.2024

38. 我国三大经济圈海洋产业发展轨迹比较.统计与决策.2019.(CSSCI)

39. 基于区域本性分析的沿海地区海洋渔业系统适应性识别与测度.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科版)2021.

40. 基于集聚分形的大连城市交通网络演变研究.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7.


学术专著

1. 郭建科,经济地理学视角的港城关系,科学出版社,2018.7;

2. 郭建科、韩增林,中国海港空间效应(城市与区域空间研究前沿丛书,顾朝林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3;

3. 参编;韩增林、张耀光主编,世界海洋经济地理,科学出版社,2017.1;

4. 参编;姚士谋、周春山等主编,中国城市群新论,科学出版社,2016.11.

 

科研奖励

1. 2023年,荣获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第一作者)

2. 2018年,荣获大连市社会科学进步二等奖(第一作者);

3. 2011年,荣获大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二作者);

4. 2011年,荣获大连市社会科学进步三等奖(第二作者);

5. 2011年,荣获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二等奖(第一作者);


所获荣誉

1. 2022年,被评为第十三届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

2. 2022年,被评为辽宁师范大学2016-2021年度科研先进个人;

3. 2020年,入选辽宁省“兴辽英才”青年拔尖人才;

4. 2020年,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

5. 2019年,被聘为辽宁师范大学二级特聘教授;

6. 2018年,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层次人选;

7. 2016-2018年,被聘为辽宁师范大学三级特聘教授;

8. 2015年,辽宁省高校优秀人才第二层次;

9. 2015年,大连市青年科技之星;

10. 2015年,辽宁师范大学科研先进个人;

11. 2015年,辽宁师范大学优秀教育工作者;

12. 2013-2015年,被聘为辽宁师范大学三级特聘教授;

13. 2013年,辽宁师范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


上一条:盖美 下一条:狄乾斌

关闭